
序 | 胡路明
二零零二年四月的一個下午,紅磡香港體育館座無虛設,一萬二千名教師出席全港天主教學校校師日。程序中的一個環節,是關傑棠神父致辭,他是當日兩位主講嘉賓之一。關神以誠墾的語調,間中亦以有點激昂的字眼,指出在層出不窮的教育改革中,老師們心力交瘁,實在吃不消。關神父還直指在場的教統局嘉賓,問他們有否聽到這些聲音。關神父致辭完畢,全場響起熱烈的掌聲,久久不止。老師們覺得關神父道出了他們的心聲,替他們吐了屈氣。
這就是我們的關傑棠神父,他觀察精細、觸覺敏銳,時常走進人群、耐心聆聽。在教會內,他固然是一位很有人情味的牧者/漁夫,他也非常留意社會動態,十分瞭解小市民的生活點滴和感受。他在「漁夫集」發表的文章,細膩生動,甚有感染力。
關神父有熱誠有理想,對教會對社會表達期望時,字裡行間亦會時予鞭策。他的論點間中會引起爭議。其實關神父是正正對教會對社會真摯關心,與其大家在背後爭辯批評,倒不如見諸文字,好使大家公開討論。
在教育方面,近年爭抝不斷。教育是教會事工裡非常重要的一環。全港有三百多間天主教學校,對整個社會影響深遠。除了福傳事工,學校更培育靑少年正確價值觀和人生觀。關神父多年出任校監,深明教育的重要,近年亦深深感受到排倒海的教育改革帶來的衝擊。除了支持校長和教師,關神父不遺餘力地向政府當局、向教會當局及向本人表達意見,包括不滿和批評。這類意見在他的文章中也可看到。坦誠的交流和認真的檢討,使大家明白教育事工非常複雜,有很多因素約束;教育則例、政治、社會、人事等等。表達意見是必須的,更須大家群策群力,社會、教育不斷改善;不斷進步。
關神父絕不是道不行就拂䄂而去的人,他瞭解各方面的限制和人性的軟弱。他表達正義呼聲,引起大家反省。他仍然積極地做校監,提昇學校素質,關懷師生。就是這份在主內的執著,使他二十多年來從無間斷地在《公教報》苦口婆心地行文寄意。他的文章解彙集成書,現時要出第十一集了,真個了不起!他還把賣書的收益,用以幫助中國大陸失學兒童。我祝願關神父繼續他的熱誠、關懷、堅持,繼續感染教內教外眾多讀者。
胡路明
教育事務主教代表
二零零七年 春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