漁夫集(二)

必然分享

人之初,性本善。縱然世上不乏作惡的人,我仍堅信人的善良本性並未泯滅。就拿人喜歡分享好消息和好東西為例,印證這個看法。各位太太,你們上市塲買食物,日子久了,肯定知道哪一個攤檔的小販公道和貨品優良。假如我做了你們的鄰居,我會請大家投點一下市塲的情況,相信個個會毫不猶疑的告訴我,哪個魚販的魚最鮮,哪個菜販的菜最甜。相反,大概沒有人會這樣想:讓阿關知道哪個最好,豈不是分薄自己買好東西的機會!

獨食難肥,對我來說,一個人吃飯只是養生;但跟別人,尤其是和自己的家人,知己甚或心上人一起分享,那種種趣真是無與倫比。諸君可曾見過一人獨自上館子吃火窩?或為獨力出戰洋澄湖大閘蟹?不是沒有,只是佔很少很少的比例。「政治飯」難吃的原因與食物的質素完全無關,而是跟一班只有利益關係的陌生人共席,吃起來全沒有滋味;不像知己聚首,一杯在手,就算是在馬路旁邊的大牌檔或者是小吃店,大家都開懷暢飲,那是分享的情趣!

讀書人也有他們的分享方式。讀了一本好書,一定一傳十,十傳百的告知同好呢裏可以買到,或者索性把自己的借出。記得在聖神修院畢業那年,考學位試的範圍實在太大,一人獨力難支,於是六位兄弟決議分工合作,每人負責精讀部分,然後齊齊分享討論。結果呢?連我這個平日在教授眼中如此平凡的學生,也考到極優異成績。這種分享的好處,不是一般香港學生可以體會到的。

柏克萊神學院有位同學的經歷發人深省。他是澳洲籍神父,單人匹馬去夏威夷度假,回校後顯得悶悶不樂。我戲笑問他,是否見到滿街滿卷都是一雙一對的情侶,自己感懷身世?他鄭重回答,這點不是主要原因,倒是看着日落美景,見到碧水魚群,身旁却沒有伴侶一起共賞,認真掃興。我明白他旳心境,因為這不是「退省」而是「度假」呢!

人的天性既然喜歡分享,但為何許多信仰耶穌基督旳人那麼吝嗇,從不主動跟人分享「福音」—— 這個人類天大的喜訊?我只想到兩個理由:一是自私作崇,信耶穌得永生,我的靈魂得救了!其他人?管他們死活。另一個理由可能是信仰對你根本不是「福音」,而是一大堆教條和充滿罪惡感的壓力。如果真是這樣,難怪我們不傳播不分享了。我之所以做神父,是因為基督給了我更豐盈的生命,我必須把祂介紹給別人。朋友,那穌是你的福音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