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樂滿心中
原來人對信仰的了解會直接影響他的生活態度。
我還記得自己唸哲學的年代一般的神修培育仍舊停留在那個追求十全十美、很理想化的階段。俗語有話:「聖人都有錯」,更何況我們這班血氣方剛的年青伙子。但力求行善避惡的思想却令到不少修生的情緒異常緊張,影響所及,患胃病是最普遍的現象。當時我仍是入於聽命守規的「善類」,結果榮任「壞胃會」會員。醫生告訴我,其實我的胃一點毛病也沒有,只因常常緊張,而剌激胃機能在沒有食物的情況下分泌胃液,於是便引起胃痛。
哲學畢業後,我離開修院在意大利住上兩年。當地人民那份樂天知命、享受人生的態度,的確給我帶來影響深遠的轉變。而「普世博愛運動」 所提倡的「生活好目前一刻」 的精神更是自己靈修生活的啟蒙導師。正如昨日雖已逝,但不少人仍生活在追悔裏。明天未來,許多人却先杞人憂天,而最寶貴的「目前一刻」 往往便在過去和未來的記掛中溜走了,多麼可惜,雖是簡單的道理,但實踐起來則受益無窮。我是受惠人,這是真實的見證。
今天的內修生活強調全人發展,也把出世入世、神聖俗化的距離拉近。這點道理很明顯,耶穌的一生除了沒有犯罪,其他的一切與我們並無兩樣。心理學家喜歡鼓勵大家學習思想積極,因為這與我們的健康有直接關係。撇開教義不談,比方寬恕別人,結果是自己快樂,原因是幾時不能寬恕,仇恨依舊盤據心田,哪有快樂?反正寬恕人,對方未必痛改前非,但此刻自己倒落個心安理得,何樂不為?!
坦白說,思想積極不單令人生活充實,也能恩澤他人。我認識兩個家庭,丈夫都是海員。甲太太天天喊着生活苦悶,除了料理一般家頭細務,其他時間儘在麻雀枱上打發。乙夫人的情況雖與前者一樣,但人却積極進取,她學得一口標準的普通話,正好迎合香港目前的需要。她既學有所成,生活亦愉快。所以話,幸福是由人一手包辦是很有道理的。
固然不是人人都說流利國語,也不是個個可以出來競選兩局議員,但只要你肯跳出自己狹窄的生活圈子,多為別人着想,快樂的來臨是肯定的。我在柴灣認識的婦女教友很平凡,但她們仍願意在百忙中抽空幫助年邁傷殘或有急需的弟兄姊妹。在天主眼中她們不下於有名的社會賢達。
八月十五日加州柏克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