漁夫集(二)

說真話

最近跟一班華人教友聊天,話題是基督徒合一運動的來龍去脈。自己過往的體驗,是許多兩教的牧者在研討上述問題時,只從聖經及神學入手,把合一道理說得感人肺腑,但在有意無意之間把歷史的一部分抺去,甚或只說別人的非而將自家描繪成一個飽受委屈的好人。其實,這種心態不難明白,因為幾時你要正視歷史無情的宣判,人就必須有這份勇氣去承認錯誤。而這點正是人,尤其是我們中國人,最缺少的德性。

還記得那天聚會之後,有位教友對我說:「嘩,神父,我從來都不知道教會可以幹出這樣不對勁的事情。起初我有點兒吃不消,但後來經你一番解釋,我慢慢覺得我們的教會更加可愛,因為她起碼夠膽認錯!」從前的信仰培育有報喜不報憂的偏差。不少人在慕道期間得到的印象是教會正直無私,絕不犯錯; 團契生活甜蜜,人人相親相愛。到他領洗入教後,跟教會團體接觸多了,便發見有許多地方「貨不對辦」,很有受騙的感覺。坦白說,上述情況是可以避免的。

教會如果只是人的團體,我相信她早就跟其他歷史上的大帝國一樣覆亡。可幸教會也是神介入人類歷史中的一個媒介,所以得以留存至今。就因為有神的介入,我們才有這份力量去不斷自強更新。一方面人有理由要求教會是道德生活的模範,但不要忘記,教會不𤴓一個抽象的觀念,而是由我們這些仍受七情六慾擺佈的人所組成。教會最可貴的地方,倒在於我們這些罪人靠主耶穌的救贖,每次跌倒後還能重新爬起,掙扎前進!

只談人生美好固然令人對現實產生錯覺,但單說人家的非自己的是更加叫人感到惋惜。我最喜歡看見美國學校的小孩子一起玩耍,原因這裏引證了「人之初,性本善」的說法。兒童都是「色盲」的,在他們心中沒有紅、黃、黑、白的分別。到他們長大成人,只是這個社會教給了他們種族歧視這玩意兒。同樣道理,我們對其他基督徒的印象也多夠堅強,不應擾亂他們,不如等時機成熟時再作打算。這種想法簡直是悔辱教友的智慧。時至今日不少基督徒對合一運動仍是一知半解。或許其中原因之一就是牧者本身對其他教會存有偏見,不然就是在解釋時避重就輕,不願做個長他人志氣滅自己威風的人……。

八六年四月四日加州柏克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