漁夫集(二)

協調 ── 一個牧民問題

又是「四旬期」近,電話響個不停。「神父,我們是某某堂區的善會,想邀請你替我們主持退省。」我問有多少人參加?答案是「大概十一、二人。」

我的天呀!不是神父自己抬高身價,而是一個原本已經十分忙碌的堂區神父,又怎能在週末及星期日去幫助一批堂區以外的弟兄姊妹主持靜修會呢?不是不想,而是有心無力。我曾經堅決拒絕了不少人的要求,掛上電話,不覺一陣難過湧上心頭,我告訴他們,將來有機會請儘早通知,不是一個月前,而是最少三個月以上。我的原則是每個大瞻禮節日如聖誕和復活節前除了自己堂區的基本靈修培育外,都應該幫助一下其他的團體。不過我知道要堅守立塲,否則「四旬期」未過已經工作過勞,不病倒才怪。

我並不反對個別善會團體有自己存在的目標和方向,他們要求一些與本身團體配合的信仰培育是正確和合理的。但似乎有個現象,就是一觸及堂區層面,大家需要彼此合作,一齊分享的時候,便會出現「山頭主義」,於是乎你有你搞避靜,我有我辦退修。到堂區推出為全體信友的靈修活動時,參加的人反而寥寥無幾,多麼可惜!不是孤芳自賞,香港教會實在生氣蓬勃,看看專為教友提供退省的塲所,時時都有人滿之患,就是最好的證明。教友熱心靈修,我們做牧者的理應義不容辭去幫助,無奈……

其實這個牧民困難是可以通過協調去克服的。首先針對個人的退省已經有經驗豐富的耶穌會神父在長洲「思維靜院」提供,再加上恩保德和夏其龍神父主持的公開退省,然後又有聖神修院每月安排的靈修週末等,吸納量應該是足夠的。至於堂區靈修活動,我建議每個堂區搞好大瞻禮前的退省,邀請各善會團體合作,相信效果會比個別自辦更佳。在常年期間,善會才為自己團體打算,肯定比較容易找到指導神師。

主持避靜不是神父的專利!談到退省神師,我想提出一個突破傳統的觀念。香港教區除了神父之外還有不少十分夠資格的修女姊妹可以帶領退省,我真想逐一提名,把她們介紹給讀者。坦白說,許多安排退省的人只掛心沒有神父給他們聽告解而已!一個成功的退省,幫助我們更親近天主; 一篇動聽清晰的道理,更令我們對修和聖事有更深的了解。回到堂區才辦告解也無傷大雅。退省神師的安排。需要神職人員之間彼此協調,互相支持,因為談到退省神師的人選,神父獨當一面的時代已過,修女姊妹應佔一席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