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間煙火
某日跟一位老婆婆談得投契,她突然哭起來,說已經好久沒有上教堂了。我問她原因,理由令我結舌。十多年前她在某教會機構工作,一天,給負責人發了她一頓脾氣,自尊受損之餘,她憤而辭職,從此與神一刀兩斷。我當然好言相勸,告訴她我們是信天主,不是信人;況且神父修女也是人,鬧一下情緒在所難免,不應把這事壓在心頭。話雖然這麼說,但心裏隨即浮現一個問題:是修道人嘛,總不應太過份!中國人自古至今對出家人另眼相看,因為是修道的,品格應該比常人好,這要求倒是合理。
不過世事往往不像黑白那樣簡單。我發見多人將我們「天神化」,既是六根清靜,又要有求必應,而且永遠是笑臉迎人。萬一不符他們理想,登時反目相向,努力記仇。其實人多從外表要求神職人員是這是那,難道我們生來是為了演出一幕「聖人傳記」劇集?做十目所視的人受的心理壓力很大,我們要看透個中乾坤,否則終日生活得戰戰競競,不單沒有份兒做天主自由的子女,心理不變態那才怪呢?
接受、了解和改善自我是人成長的起步。做人免不了受情緒左右,要緊的是懂得去疏導。修道人好容易染上情緒症而不自知,我們只生活在一個觀念的世界裏,常用應該不應該的原則,去壓抑內心的感受。日子久了,人際關係拉得緊張,感性生活削弱。我們變成了「冷酷」的好人。(寫到這裏,話似乎扯得太遠。)
我承認自己是會鬧情緒的人,對修德成聖和祈禱還要痛下苦功。不過我習慣每天清早起床時,就問問自己:睡得好嗎?精神可足夠?有沒有心事放不下來?意識到本身的生理和心理狀況,對那天工作和與人接觸幫助很大。有時遇到困難重重,人事變得複雜,我就放下一切,換上跑鞋,到聖堂附近的墳塲跑它數公里路。流連在墓穴之間,閱覽古人的姓氏和去世年份,多次令我驚嘆人生苦短,用不著把寶貴的光陰花在無謂的恩恩怨怨上。汗珠和淚水混在一起,我跑下山時脚步倍覺輕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