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各有志
通常一般人都說做神父好大犧牲,需要極大勇氣;因為要一世過獨身生活,談何容易。是的,如果做了神父的人六親不認,沒有可以和自己分享內心境界的知己和同袍兄弟,我倒會勸他考慮考慮。不然,鐸職算是保存了,人却變得怪異。修道生活原是將人性更加發揮和昇華,但很多人竟成了所謂團體生活的犧牲品,不用說蘊藏在我們體內那份強烈的父愛或母愛給埋沒,就是連一點人味也嗅不到。記得升神父那天,一位美國修女握著我的手說:「你知道嗎?做神父要識得做人!」這句話我銘刻於心。其實人生任何抉擇都隱含著冒險的精神,當一個人決定做神父時,天主不會立刻寄張保證書給你,包管你鐸職生活一帆風順,萬事勝意。如果要有絕對把握時才答應,我相信沒有一個人夠資格走上祭台。決定了過這種生活的人,遇到困難危機時,不應再問那個適合不適合的老套問題,而是問題在那裏,我要怎樣去面對。結了婚的何嘗不是!
不過,我總覺得抉擇做神父或結婚都一樣難,但後果完全不同。升了神父,你可以一心一意為主為人服務。反之,決定了跟某君共諧白首,那問題就多了,而且要拿出更大勇氣。今天香港社會處處留難希望結婚的青年男女,單是居住問題已經令不少人却步不前,還有酒席呢!難怪有人感嘆一生積蓄,今天不少人以貌相人,結果痛苦不堪。我有位朋友,經濟能力中等,娶了位貌美如花的妻子而傲視同羣,可惜她有千金小姐揮霍的習氣,他可吃不消。有些以往熱心在聖堂工作的人,一陣子為了成家立室而消失得無影無踪。明白到他們所受的心理壓力,也見怪不怪。某日在街頭相遇,見這朋友垂頭喪氣,上前追問根由。他向我苦笑說:「關,都是你高明,獨身有什麼不好?」他還苦口婆心勸我,說堂區的女孩子吸引力大,叫我好自為之,我很感動。香港各行各業都有人材過剩的現象,唯獨我們這行少人問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