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神師
「神師」一詞為修道人並不陌生,但對一般教友來說,除了善會團體的指導司鐸通稱神師外;或許有點神秘感覺。不要以為找得神師幫助的就一定是熱心教友,聖德高超。其實情況並非這樣,人人都可以請教「神師」。我在堂區工作已近三年,只做了幾位年青朋友的神師;雖然也有其他人邀請,但遭我婉拒。這不是喜歡和願意的問題,而是不能勝任。
顧名思義,做教友靈修生活上的定期導師,責任重大。首先你得與主友誼深厚,情緒穩定,是個祈禱的人。而最重要是懂得分辨神類,究竟對方的想法和你的見解是主的意願呢,抑是自己的高見?其次一個來求助的人,會有不同的性格和氣質。成熟獨立的人,你可以開放地跟他們討論問題;但亦有人事事依賴神師,寄望你替他決定一切。整個靈修輔導過程,我們要打醒十二個精神;因為稍一不慎,導師的話會影響和左右那人的抉擇。面對重要問題,人往往運用說話技巧,引神師入甕。一方面人家信任你,值得高興;不過却反影出他們對自己缺乏信心。
今天的人比從前複雜,神師工作也大大借助了社會科學的成就。心理學的基本知識不容忽視;當然這是工具,不是目標。同樣,神師永遠是人與神溝通的橋樑;我們帶人歸主,而非據為己有。如果某人發覺另一位神父或修女更能助他與主契合,我們不單放人,還應加以鼓勵。做神父的誘惑是擁有很多很多需要你照顧的人,好來肯定自己的身份和存在價值。
服務堂區的神父很忙,開會行聖事已十分吃力,好難出任太多人的神師。不論怎樣,我仍贊成做一點個別輔導工作;因為這樣才能保持與人接觸時的敏銳和愛心,不流於表面化。對己對人誠實是一個做「好」神師的先決條件。感情是微妙的東西,關係越深,越容易超越靈修輔導的範籌,這危機不可不防。一個人的力量有限,不時我們要謙遜請教前輩和專家,孤軍作戰無異玩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