漁夫集(前傳)

疑問

得悉賽馬會有意在區內增設一間規模宏大的投注站,我們一班牧師、神父和校長決定採取行動,聯名抗議有關當局。他們持的理由是目前服務,供不應求,認真關照市民的需要!雖然有人看法消極,話這事已旨在必行,出聲亦未必有用;但身為教育工作者如果對違反德育精神的事緘口不言,我們不單失職,而且有默許社會不良風氣的嫌疑。

除了學制流弊,今天香港社會對教育最大的阻力是言行不一;課堂講的一套無法在現實生活兌現。你苦口婆心勤勉學生脚踏實地做人,他們要說你是食古不化的道學。二元一張的六合彩可以令人一夜致富,一塲賽馬的彩池多過一個月或全年的薪金,甚至一晚的電視遊戲節目都有機會為你帶來鉅當;所謂條條財路,垂手可得。以上種種,慢慢使到一般人的潛意識完全接受機會主義的支配,對具有挑戰性和辛苦的事,一概敬而遠之。為何要努力讀書,挨更抵夜?一個中五畢業生的前途好不了多少,就算考大學,亦不過為將來的職業帶來更大的保障。老實說,香港貧富懸殊,談何容易;這難怪小市民的人生哲學,只能建基博彩上面。

有一個原則性問題常常困擾著我,究竟教會應否接受賽馬會的金錢來從事社會服務。福音的訊息是否容許逢塲作興的心態?耶穌本人對賭博的態度又怎樣?固然事物容體不入偏理範疇,如金錢本身沒有好壞,而在於人怎樣去運用。可惜太個人化的道德標準往往忽畧了社會層面的罪惡。我總覺得用賭博賺來的利潤去做慈善事業比俠盜羅賓漢的劫富濟貧更有問題。

看見外圍投注站數目與日俱增,真叫人担心。這個惡人當道,君子諱言的時代,許多人投鼠忌器,生怕得罪馬會那些大人,招至削減經濟援助,這點還情有可原。但萬一連教會人仕也犯上同一錯誤,那多麼可悲;因為它反映出以人為中心的教會已經僵化成一個架構組織。我們口口聲聲話信主耶穌的大能,抑或私底下對馬會的撥款更具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