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爭氣 ── 獻給海外華人教會
未來二十年將有更多中國人從大陸、台灣及香港移民海外,這是可預見的事實。我不大清楚大陸教會情兄,所以不便多談。台灣方面相信是有照顧海外華人教友的。香港呢?情況就非常混亂和尷尬了。無論贊成與否,教會無權阻止她的信友移民外國。既是這樣,對移民教友的離去採取低調態度在牧民上是失職。雖然我明白教區領導人的心情,如果對即將移民的教友表現得太熱心,容易引起公眾錯覺,以為教會也對香港前途失去信心,間接變相鼓勵移民。不過姑勿論別人的看法怎樣,我們做牧者的有責任替他們在信仰生活上作最好的準備和安排。
雖則《公教報》間中會有一兩則介紹北美、澳洲或英國等當地華人教會的消息和刋登聯終地址。但這種服務幫助不大,因為不是個個移民都懂英語和有學識,去到一個人地生疏的地方,心理適應已經十分困難,那還有什麼心情在主日去找聖堂參與彌撒!由於華人不斷湧入上述國家的大城市,而現存唐人埠的吸納量已屆飽和,不少新移民在經濟條件支配下迫不得已要在外圍定居。小鎮提供的交通服務平日還算不錯,但一到週末及星期日,,如果你自己不駛車子,那簡直變成跛脚人,困在家中。不少香港移民教友,尤其是老人家,就在人生路熟的情況下漸漸跟教會疏遠。是他們的過失嗎?教會又關心了他們多少呢?
其實有幾項服務是可以做的。香港教區應該成立海外華人教友服務中心,與各大洲的地方教會保持緊密聯絡,特別是華人聚居較多的城市。教友移民之前,他們可先到中心取閱一切有關資料,了解一下自己即將定居的地方有否華人教友團體或者堂區,到步後又可以跟誰聯絡。其次,中心可把教友在移民國的新地址直接寄去當地的教會機構,由那邊的牧職人員負起接待的工作。通常一般新移民都會有親戚朋友接機,但安頓下來後未必會那麼主動去接觸教會,我們先採取主動。
基督教的朋友在美加及澳洲替新移民提供的服務幹得非常出色。他們派人到機塲接機,借出地方暫住,幫助尋找新居,介紹職業,補習英文,總之一切以協助新移民投入新社會為己任。坐在辦公室等教友來報到或者報名參加慕道班的時代已過去,我們要主動去尋人。單靠神父一兩個人的力量辦不到,所以有教友都應參與。這回天主教要爭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