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女司鐸
《公教報》的「長話短說」欄很有創見,尤其是近期討論了女司鐸的問題,值得全體天主子民注意。坦白說,天主教是個重男輕女的團體,縱然我拿出堂堂皇皇的道理,解釋男女在基督妙身內各有不同的功能,女性應該怎樣發揮她們偉大的母愛天性等等…………但一觸及權力和決策問題,大男人的心態又表露無遺。七十年代初期我在意大利已經對這情況看不順眼。羅馬傳信大學的衣食住行全部都由一個女修會負責,神父修士的褲子破了,也可以叫修女替他們縫補。聖德高超的人會接納這是工作無分貴賤,我却沒有這份修養。假如我是女孩子,做了修女後每天只能躱在廚房刨薯仔皮,或在洗衣間替神父洗熨衣襪,我倒不如參加傳教修會,去非洲跟窮人一起吃苦頭來得有意義。梵二之前,教會實在有太多廉價女工了!
畢竟時移勢易,這情況已不復存在。教會今天仍舊以傳統為理由反對婦女晉鐸,其實所持論證十分脆弱。反正教會最悠久和寶貴的傳統就是「改變」,或許你我有生之年未必見到天主教有女性晉鐸,但這個趨勢已經開始,成事只是遲早問題,大家走着瞧吧!教會既是與人類歷史一起成長,便無法不受每代思潮的影響。初期和後來的西方教會擺脫不了男權至上的束縛,這無他,文化影響使然。擧個實例,在倫理學中千千萬萬册討論節育和墮胎的著作裏,試問有幾多本是由女人執筆的?有個現象,通常教會處理最「女性」的問題時,往往都是由男人,而且是過獨身生活的男人去發表偉論,婦女本身和已婚男士只能以顧問身份出現,點綴民主氣氛而已。今日世界和其他教會比較尊重女權,天主教有需要急起直追。
雖然美國婦解分子有時做得過份,比方史丹福大學教堂裏便掛了個女基督(Christa)的苦像,死在苦架上的耶穌基督明明是男人,硬要將他變為女性便有點小題大做,又好像熱衷婦解運動的同學整整一個學期都穿得十分男性化,豪無女兒家氣質,也是可惜。不過美國教會的確努力倡導男女平等,早些時三藩市總主教委任了一位修女出掌教區秘書長一職便是很好的榜樣。這些都值得普世教會和其他地方教會參詳借鏡。姊妹們,是輪到你們發言的時刻了!
八五年三月廿二日加州柏克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