漁夫集(二)

為人父母

旁觀者清,當局者迷。我這個沒有家室的人常常有股衝動,很想跟那些失職的父母理論一番。或許有人會說:「關神父,你憑什麼教訓我們?你自己從未身為人父,何來資格?」我承認沒有養育子女的切身經驗,不過觀察現象是人人都可以辦到的。許多父親對兒女示愛的方式十分局限,以為只要滿足孩子的物質需要,便算盡了責任。主觀上個個父母都愛孩子。我天天超時工作,無非想多賺點錢,使家人有更多的享受。誰不知千多塊錢的「任天堂」電腦玩具比不上爸媽肯陪自己出外遊玩半天,肯聆聽我在學校受了委屈後的傾訴……

夫婦鬧意見,常常與教育子女時各持己見有關。我並不反對父母在不同情況下要分別扮演「忠」和「奸」的角色,但角色扮演却不表示立塲不同。嚴父慈母只是為兒童的情緒保留疏導和宣泄的機會。可惜不少家長不單未懂把握剛柔並重的方法,反而往往給孩子利用,養成看風駛𢃇的陋習。擧個簡單例子,如果父母認為胡亂吃零食對健康有害,那麼無論子女用什麼方法威脅我們低頭,做大人的亦得堅持立塲。溺愛雖然也是愛,但這種愛有害無益。今天小家庭成員不多,小寶寶有給寵壞的危險。有時看見兒童對成年人無禮的表現,真替他們的成長前途擔心。夫婦在子女面前吵架是最反面的教育;既然連爸媽都互相辱駡,我為什麼要尊敬他們?

有類父母更加蠻不講理。學校要接見家長無非想教好你的子女,但這些人在老師、校長及犯事學生面前不願合作的態度,認真令人氣結。我可以在家中隨便動手打人,却不肯授權校方合理地懲罰自己的兒子。這不是維護,而是縱容,惡果終要由自己家庭承擔。香港社會生活緊張繁忙,可惜心理健康並未受到重視。不少情緒不穏定的父母將會直接影響子女的性格。用句香港俗話去形容:今天「阿叔心情靚」,於是擁抱又親吻;明天爸媽又突然變了另一個人,多問一句便要挨駡,認真叫人丈八金剛,好難適應。我寧願放棄名牌的球鞋和衣服,只希望大人對我好一些就夠了,無奈……

《聖經》用流奶和蜜去形容天主預許的福地。家庭何賞不是福地。「奶」代表維持生命的物質需要,「蜜」則形容做人的快樂。香港社會為兒童提供的「奶」是足夠的,甚至過剩;但不幸「蜜」的甘飴不是人人可以嘗到。為人父母者須老實答覆以下問題:你的家是流奶和蜜的福地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