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向「水上神父」致敬
早些時無線電視台「星期二檔案」節目訪問了兩位專為低下階層市民請命的米蘭會意大利籍甘浩望和宋啟文神父。短短二十五分鐘節目,傳達的訊息十分強烈感人。八年前他們搬入油蔴地避風塘,跟其他水上居民一樣,住在小艇上。贏得了別人的信任後,他們專心一意和居民一起爭取上岸權益,八年如一日。當電視訪問員問及甘神父這樣熱心幫人,最終目的是否傳教時?他的答覆相當巧妙,他說:「如果你認為這是傳教都可以,因為『新天新地』的出現和建設一個公平正義的社會息息相關!」
傳教給人的印象就是「講耶穌」,但影片的後半段訪問正好糾正了這種錯覺。一位曾經吸毒坐牢的青年,由於神父三番四次的接納和給予鼓勵,終於痛改前非。神父沒有叫他信教,原來尋回做人的尊嚴、價值和信心跟領洗入教的境界已經相距不遠。其實「講耶穌」這句香港口頭禪很值得每個牧者多作自省。翻開福音書細讀,耶穌是個最出色的傳教士,言教身教合一。他熟識聽眾心理,因才施教,理論與生活配合,不然,羣眾怎會「設法」尋找祂呢!反觀我們,傳道往往成了例行公事。來人傾訴對死亡恐懼,你立刻告訴他信耶穌得永生; 求助者抱怨生活苦悶,你又即時回答:接受福音才有真樂;病人吐露遲遲未能康復的憂心,你却報以公式化的「我為你禱告」!「講耶穌」前必須先 「生活耶穌」,否則本末倒置,難怪耶穌形像給破壞無遺。
教會必須是個多元化的團體,同時是天主聖神的不同神恩的驗證塲地。香港教會雖然未符理想的地方仍多,但有一點是值得讚賞的,就教區領導人都有廣闊的胸襟,容許傳教工作可以用不同形式去表達。假如換上一個保守執着的主教,相信「甘仔」和「阿宋」老早已被遺返原地。來香港傳教不入堂區乖乖教道理,却在外邊搞東搞西成何體統!今天教會在本地化大前提下,國籍神父擔重堂區服務是理所當然的事,其他傳教會和修會會士則可朝向其他新領域發展,在不同的社會階層為福音作見證。
最後影片以甘神父上普通話課,大唱「龍的傳人」作結。旁述說這位神父目前正努力學習中文,希望有朝一日回大陸傳教。我內心感到慚愧,正當我們香港人紛紛設法離開自己家園,這個「鬼佬」却對香港和中國前途充滿信心。何解?是相信鄧小平保証的「五十年不變」,抑或是《中英聯合聲明》所規定的基本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