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知人善任
五十年代大陸政府呼籲海外僑胞回歸,合力建設新中國。當時確有不少愛國之士毅然放棄一切,重投祖國懷抱。不幸事與願違,失望是他們唯一的賞報。三十年後,替國家盡點力的機會又來了,不過這回可得看定形勢,因前車可鑑……
信用是一個國家最寶貴的資源,對目前中國來說尤其重要。今天推行四個現代化,廣派學生出國留學固然好,但對這批為數有限,而其中有的可能一去不返的年青學子,不能寄望過高。因為四、五年在歐美的學習只是充實知識,與實際行政經驗相比,仍有一大段距離。雖說香港在某一程度上可以扮演重要角色,畢竟一市的人力有限,根本不可能滿足整個中國廣大地區的需求。坦白說,大國真的要跟上世界潮流,海外華人知識分子才是最佳的人選。
華僑學者和專業人士在北美算得才濟濟。拿加州柏克萊大學為例,副校長便是中國人,電腦系頂尖兒的教授中國人也佔上一半。甚至我這個平凡的學生也認識幾位在國防部或太空署工作的中國人,其中一個更是專門研究蘇聯飛彈的朋友。你可以說中國大陸科技和行政人手缺乏,却無法否認海外中國人這方面的成就。知人善任是現今當權者要推行的政策。
國家資源不匱,那麼愛國心又怎樣提昇呢?其實我深信許多人都願意幫助自己國家早日走上進步和康莊的大道,只不過從前的劣績嚇怕了他們,是以他們遲疑不決。觀望態度是可以理解的。假如中國能夠貫徹推行開放政策,並懂得平衡海外回歸學人與幹部之間的權力矛盾,肯定將會有更多人考慮把自己的學識和技能貢獻國家。只要能保障出入自由,一樣可以吸引海外華僑替國家做事,無需像從前那樣,回國者要激動到連護照也得毁掉以表示愛國。
聖誕回港期間,我認識了一位公教大律師。正當專業人士移民成風之際,他不單未萌去意,反而更積極參政,希望為香港民主前途基礎做點工夫。這類有益正氣的消息本應加以宣傳鼓勵,可惜大家並未重視。香港有心人士為數不少,海外僑胞關懷祖國的也大不乏人,這股力量可不容忽視。
八五年三月一日加州柏克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