漁夫集(一)

患難見真情

聖週是禮儀年曆的高峯,亦是殺傷神父的季節。那段日子我已經和感冒搏鬥不下,天天要靠藥物支持。滿以為復活節後有機會休息,但現實與理想總是背道而馳。除了老神父患病入院,要替他主持早台彌撒外;堂區的慕道組為了擴大宣傳,決定以一個綜合晚會形式招募新丁,接着籌備工作又進行得如火如荼。

青年教友把工餘的幾個小時奉獻給教會,他們編排舞蹈,練習歌唱,排演話劇,準備道具,每晚做到十一時半左右方能回家。其實挨夜的滋味並不好受,不過見到他們的犧牲精神,神父又怎能袖手旁觀,一於陪太子玩到底;感謝主,那個晚上的演出是成功的。畢竟人的體力有限,齋啡和鷄精只能解一時之急,終於鼻子首先發難,來個大出血,迫得入院接受治療。

只是短短的一個星期,我發見一個感人的事實:教友很愛護神父。還記得那天上午流血不止時,我用手帕揑鼻,匆匆走上「的士」,剛巧碰到一位來接孫女放學的婆婆。當時情景,盡入她底眼簾。後來她兒子告訴我,母親整夜沒有睡意,通宵為神父唸玫瑰經。中國人醫病有自己一套,經過這次毛病,我可告訴你許多醫鼻的獨步單方;雖然還未到寫書地步,但出一本小冊子可就綽綽有餘。比方大家公認飲生藕汁對止鼻血功效良好,有位太太就在一個不是蓮藕的季節,四出採購,辛辛苦苦地榨了蓮藕汁液。

其實這一病欠了不少人情,原本想把消息保密,但結果走漏風聲;教友為神父所做的一切,代禱、煲湯、深病和各種形式的問候,令我深深感動。有益的食物固然對身體有幫助,但那份溫情愛心更是痊癒的催化劑。誠如一位教友說:「神父健康好,等於教友受益。」這話很有道理。我的性格不是拚命三郎,但堂區生活常常不是朝九晚五般簡單。你疲倦嗎?會有人比你更輭弱,更需要你的照顧,奈何!我只願由衷向你們說聲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