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課堂天地
柏克萊神學院可以幫人擴闊視野,因為學校是由三個天主教修會和十二間基督教教會一起組成,所以師資和圖書館方面都比別人充實。學生除了在自己註冊的學校上課,亦有自由到其他學院選科。老實說,我從前學的東西不算保守,但對其他基督教團體的認識就很膚淺,在理性範疇建立溝通交談的基礎是十分重要的。知己知彼,這兒提供了互相學習開放的機會。其實信仰內涵廣闊高深,人又怎能自誇已經把握全部真理。不同教派的傳統正好說明箇中道理。
看見基督教和天主教的教授一起授課,聽到來自不同信仰背景的同學分享他們的心得,這時福音的話便真正表達出那份活潑的生命力:「父啊,願他們在我們內合而為一,就如你在我內,我在你內,為叫世界相信是你派遣了我。」(若十七:廿一)基督徒合一是可能的,不信?請來柏克萊開下眼界!我覺得信主耶穌的人互相攻擊是最無聊的事……
神學院由於附屬加州大學(affiliation),另一個學習機會是我們可以到大學本部選修科目。上學期我在政治系選了一科「中國內政和外交」,想不到竟然跟香港的耶穌會鐸兄劉家正神父做起同學來。加大的名氣不必我詳述,單是授課的教授已是目前美國數一數二的中國問題權威,去年暑假還應邀到中國北京大學主持研討會。他老人家的確名不虛傳,許多東西不是書本上可以找到的。
同學方面,班裏人數雖不及二十,但中國人佔了三份之一強。我們有來自大陸、台灣、香港和土生的。整體來說,目前加州大學的兩個中國學生會仍未能打破政治意識的局限,但起碼在我們的課室裏已經開出友誼花朵。除了一起參加課餘活動,更有大陸和台灣的同學聯手做讀書報告,而且幹得有聲有色。我常常感到未來中國的統一重任要落到年青輩身上,因為上一代的恩恩怨怨委實比「古龍」的武俠小說更複雜了。透過民間的往來,好像加大的學術交流,可以幫助兩地人民加深了解,消除成見。這情況跟今天香港教會人士與大陸教會的友好接觸收同樣效果。我喜見課堂出現國共再度合作的局面!還有點意外收穫,廣東俗語有話:「馬死落地行」,我講國語的膽量也愈來愈大……
八五年一月廿七日加州柏克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