漁夫集(一)

反省群眾運動

我參加了「爭取興建東區醫院聯合委員會」,學到不少寶貴的經驗和教訓。這篇文章只是個人主觀的見解,更無意對任何人作出人身攻擊。我希望忠實地報導出與政府交手過程中的一些事例,跟熱心服務社會人士反省共勉。

為了使大家明白箇中因由,容許我極端一點,將政府與市民用對立的形態去描寫。任何政府都設法使人民生活得安安靜靜,所有當權者亦不願意看見太多人向他們表示不滿和提出反對意見。放下東區醫院需要興建與否和醫療制度流弊問題,政府處理這類事情的手法的確高明。一派民主紳士作風,絕非極權統治者可比擬;難怪英國人在世界舞台有「政治之狐」稱號。

一切運動必需有羣眾做基礎,沒有羣眾,結果一定覆亡。但那一個團體成立都一定是有少數發起人的,要打擊這類組織的最佳方法莫如「分化」他們的內聚力。比方某位高級官員曾邀請我們幾位發起人見面詳談,口口聲聲說是私人諮詢性質;其後却在某個公開塲合由第三者向報界宣稱已經和當事人有過接觸。結果令到聯委會成員之間產生尷尬和猜疑,以為有人獨斷獨行,漠視其他成員的意見。這是「孤立」行動帶來的分裂危機。

其次政府擅於搞人際關係,我關某未參加這次運動前從不見經傳,何來熱心社區公益美名。有關當局居然用這理由,邀請我加入分區議會;似乎不失為一種安撫那些說話大聲一點的人的良方。到時雖不是官方人士,亦屬政府友好,那總不能講太難堪的話了。這是「拉攏」的預期成果。

還有幾斧絕招值得一提,比如「拖延」也是上策。答覆一個嚴重問題一定要向各有關部門垂詢,這一來拖上一兩個月才有回音亦算合理;羣眾的熱情便慢慢減退下來。所謂夜長夢多,許許多多的同類型運動就這樣給瓦解了。萬一風頭吃緊,問題避無可避時,他們仍可耍出一套可觀的掩眼手法。我們談醫院,他們則強調改善交通;因為這是港府目前最積極的建設,容易引起市民的同情和接納,以為交通是醫療困難的主因。接着答應盡速成立急救站已經滿足到坊眾眼前的需要。這樣建院大事又可以押後不談了。

不論事情的進展是偶發抑或刻意安排,總結以上種種情況,我得到的印象是香港局勢未明朗前,政府一於崇尚節約。東區醫院運動是一塲耐力和決心的鬥爭,這回要看看東區市民的醒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