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擺架子
還記得七年前自己升神父的感受。很矛盾,一方面我由福音裏認識的師傅耶穌是位標榜服務他人,甚至為門徒洗脚,為朋友捨命的主子。然而整個晉升司鐸過程,雖則經文屢屢提及服務及僕人的字眼,但我壓根兒的體驗却是一種賦與權力和確立地位的典禮。曾經有人問我,在天主眼裏,普通教友和神職人員在本質上有沒有分別?我毫不猶疑地答覆,大家既是天父子女,當然沒有分別。不過發問的人認為這只是從未實現的理想境界,與現實生活神父修女高高在上的表現很有出入。
的確,除非你領受了鐸品,否則你便沒有資格替教友主持感恩聖祭和施放其他聖事。要維繫和推動一個團體的運作,必須有人出來把它組織起來。而任何類型的團體都會有屬於自己的方式去甄選和確立領導人的地位和權力;教會當然亦不例外。我深信一般人針對的不是要求那種無政府狀態下的人人平等,而是布望見到那批專注教會事工的神職人員能夠以愛為經,以服務為緯的心態去治理這個龐大的組織。固然否定何任何權力和職務的人是不切實際的游離份子,但一個提倡友愛共融團體的領導人總不能逃避民眾雪亮眼睛的判語。我真的在服務他人抑或由於職務上別人對自己的尊崇而養成優越感,下意識地擺起架子來嗎?這個倒是每位牧者應該時刻自省的課題吧!
多年前有位在教區機構做清潔女傭的阿嬸向我訴苦,說主管神父毫不體恤下屬的辛勞。一日正值大暑,她手提兩個大茶壼的開水,要由地下厨房送上六樓部門。科技進步,這個中心已有升降機設備;她毫不猶疑地走去電梯口。碰巧主管神父路過,便用不甚客氣的口吻責怪這個工友,說升降機是留給外賓和行政級人員使用,工人則要跑梯階。不知何來勇氣,這位姊妹反駁他說:「神父,你有沒有試過自己提水上六層樓梯的滋味,好辛苦的呀!」這件軼事反映的事實很簡單,這位神父似老板多過牧者。
不過,我堅信世上好人應該比惡人多出一點點兒。以下都是一些前輩留給我們的好榜樣。美國渥崙教區的主教座堂位於一個相當貧窮和治安欠佳的黑人社區。以往的主教們從來不肯在這兒辦公,大都躲進那間環境清幽,地點高尚的主教府裏。現任主教真除後,第一件事是賣掉那間宮殿式的巨宅,搬回聖堂附近居住。這行動不單贏得全體教民和神職的信服,也令區內的黑道朋友對主教肅然起敬。我的老師──澳門高秉常主教的情況也很相似。這樣的僕人教會才可以跟擺架子來個一刀兩斷!
八六年六月十七日加州柏克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