漁夫集(一)

罪惡感

神父,我又犯了罪。犯什麼?賭錢。輸了許多?不,只是打「麻雀」時輸了二十元。我心想,太太,你真是輕重不分,玩二十元衞生「麻雀」何來犯罪!如果你是堂家主婦,把丈夫辛辛苦苦賺的家用輸光,令子女吃不飽,穿不溫,這當然是罪;但跟朋友聊天玩牌根本和罪無關。我問她為何覺得打「麻雀」是罪,她的答案是「學道理時神父教落的」。真使我啞口無言!

許多朋友不肯信教,認為信了之後損失太大。不准賭錢、不准抽烟、不准飲酒、不准這樣、不准那樣。其實這些都是早期一個太過強調法律主義却忽略全人發展的慕道後遺症。它使到不少人領洗入教之後只懂守好天主十誡和聖教四規,結果過着戰戰競競的好人生活;而從未體驗做天主子女的自由和喜樂,多麼可惜。梵二後本地教會興起,許多從前似乎放諸四海皆準的教會原則實在有重新檢討的必要。舉個簡單生活例子,飲酒固然可以亂性,但不要忘記耶穌建立聖體聖事,也是引用當代人最基本的食物和飲料──麥麵餅和葡萄酒。所以不是酒本身不好,而是當人放縱妄用時帶來的惡果使人犯罪。平心而論,就算我不是天主教徒也一樣要孝敬父母,不傷害別人,不做邪淫的事吧。這點根本與守不守十誡無關。

人生不能天天波平如鏡,多次發見不少教友硬要把生活的挫折與犯罪聯在一起。我的妻子死了,是上主罰我當初不聽長輩的忠言。我患了病,當然是天主對自己的懲罰。家庭發生意外不幸,又是自己不好。總之一切一切都推到天主,這個嚴厲無情的判官身上。如果信仰的表達真是這樣,就難怪別人對我們的宗教敬而遠之了。我覺得教十倍人數的成人慕道班容易,要糾正一些所謂老教友的偏差思想便困難了。正所謂根深蒂固,非三言兩語可以把局勢扭轉過來。

在許許多多的「罪惡感」中,但凡與「性」有關的都是最困擾人心的難題。我們做導師的未能協助教友了解「性」原來也是天主的創造和恩賜,亦不解釋尊重女性其實也是尊重天主的肖像。大部分的天主教學校缺乏膽量和決心去搞好「性教育」課程,却振振有詞的告誡我們的青年學子……上街不應亂看女孩子,晚上睡覺不得自慰,上課時不准發白日夢,因為這些統統是罪!我們不單沒有幫助後輩克服發育成長階段要面對的困擾,却多次在這些未成熟的心田加添一份不必要的壓力。罪惡感,你這傢伙真的害苦了不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