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唔衰得」
「唔衰得」這句廣東話很傳神,意思是做事樣樣要贏第一,不能輸給別人。世上哪有長勝將軍?我直接或間接認識的朋友便有些屬於這類型人物。美國有個大學生,一向考試成績斐然,每個學期都以「全甲」成績升班,但考驗終於來到;他不能接受最近某科目,只考得乙級的結果,跟教授理論一番後仍改變不了事實,於是忿而跳樓自殺,平白斷送了寶貴的生命。這個悲劇雖然有點極端,但有些過份勤力的學生,考試或測驗的分數不及別人時會哭起來的例子也不少。
望子女成龍成鳳是父母的願望,不過份是勵志,過了份則令弱小心靈飽受摧殘,禍害一生。當然「唔衰得」這種心理不能全怪做父母,大眾傳媒所介紹的人生觀一樣要負起部分責任。就拿日本電視片集為例,許多故事的內容都以比賽爭勝為主,「阿信的故事」是比較少見的佳作。蹲在電視機的小朋友心智未成熟,好容易全盤接受其中「輸不得」的訊息;決以擊敗對手為生命的最大目標,沒有明白到原來成敗得失也是人生不能逃避的事實。
天生我才必有用,福音中的「元寶」比喻鼓勵我們善用天主賞賜的才能,但現代人似乎只把這個原則演繹到物質成就方面去;學業要名列前茅,事業要不斷攀升。俗語有話:「人望高處,水向低流。」積極進取本無可厚非,但「唔衰得」這種心態發展得太極端時,後果就不堪設想了。它可以令做丈夫為了生意應酬,大條道理的把太太冷落在家。女人呢?為了成全丈夫的事業,為了保持自己是某某夫人被受尊崇的地位,有人寧願在社交塲合強顏歡笑,私底下却是個落寞寡歡,嘗不到愛情滋味的人。同樣,不少父母也是為了事業競爭,有意無意之間把他們教育子女的天職放棄。為了彌補這種缺失,只好借助金錢和物質享受來博取兒女對自己的好感。請保姆嗎?無問題。請補習先生嗎?一定照辦。要買衣服玩具嗎?立刻掏腰包。總之子女們想得到的東西一律滿足他們。不少人迷信金錢可以買到一切,包括感情在內!
其實「唔衰得」是一種做人的價值取向,不斷向上爬雖然可以叫人享受到成功快感,但它付出的代價是沉重的。人生不外數十寒暑,人人都應該痛痛快快在這地球上好好地活一次,但演譯起來則見仁見智。有人視「愛」為生活的基礎,亦有人以「成就」去評估一切。無敵最孤獨,我倒情願做個有能力去愛和有機會被愛的平凡人,你的立塲又怎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