漁夫集(二)

性教育

有一封信,內裏寫了這句話:「愛情是不能勉強的」,本沒有什麼出奇,因為這是戀人老生常談的話,但令人詫異的却是出自一位十二歲小妹妹的手筆。「早熟」已經成為形容香港兒童的專有名詞。不過再想深一層,情況絕不樂觀。其實孩子們今天童真早失,變成「老積」的三不像。人人只識得譴責電視劇內容不好,却忽視了香港教育功能根本失調。

原來時下大部分兒童和青少年所獲得有關生理和心理成長的知識都殊非正統。從前社會比較保守,談論這類事情很忌諱,可惜目前的情況並沒有多大改善。許多中學生唸生物課,讀到人類生殖系統一節時,不少老師會照讀一遍,然後叫同學發問,跟着囑咐大家回家自己研習了事。一個不鼓勵討論和發表意見的教學氣氛,試問誰有膽量提出這些一般人認為尷尬的問題?結果是多數人唸完中學後,對變形蟲認識透徹,對自己的生理結構反而一知半解。

生理知識已經這麼貧乏,心理常識的學習機會則更加令人失望。據我所知為數不少的中學都設有倫理課,程,但收效不大。一來香港學生深受功利主義遺害,任何與考試無關的東西一概不理,怎樣也提不起勁。其次課程的內容往往與青少年生活無關。比方他們還未懂得如何處理自己的情緒,或者跟異性交朋友時會遇到的種種問題前,你竟然和他們大談促進「核子裁軍」運動,結果怎樣?也不用多說了!

檢討香港教育,官員們多愛在改革制度上耍花樣,却不肯在教學內容下點苦功。須知單靠幾位熱心老師在一間學校裏工作,完全無法扭轉劣勢,因為這涉及整個教材。同樣,教會的潛力雖大,但仍未有系統地做點貢獻,有時甚至變成阻力。好像較為保守的神職人士仍把「性」看成是邪惡的事而不屑啟齒,怎不叫人惋惜。

許多國家的教育部門十分重視這方面的培育,他們由小學開始已經按部就班地將正確的「性」不再產生錯誤和神秘的感覺。我絕不相信香港教育當局缺乏人材。今天我們的「未來社會主人翁」由於不能從正統教育得到應有的知識,難怪他們要依靠電影、電視和不良書刋去滿足自己的好奇心。片面和不健全的了解導致行為出現偏差,到攪出亂子,大人便又驚又怕,大嘆世風日下。弄到這樣的田地是誰的錯?大概你我都不敢說是「社會的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