漁夫集(二)

祈禱力量

有許多做母親的向我訴苦,說兒女總是懶上教堂,怎樣勸也不聽,最後大家吵嘴收塲。教友覺得對不起大主,因為沒有盡好公教父母的責任;子女則反感媽媽太過長氣,認為愛耶穌未必個個星期日要去望彌撒。本篇文章暫且不討論這個十分敏感的問題,只是每次安慰這些苦惱的家長時,我都鼓勵他們不用那麼勞氣,要有恆心為子女代禱,因為祈禱的力量是不可思議的。從前我喜歡告訴教友,聖婦莫尼加為兒子奧斯定的回頭改過,天天不斷禱告,足足花了十多年光陰,結果成功。今天我願意跟大家分享一個真實的故事,它就在我們最熟識的生活圈子中發生……。

鐘太夫婦在一九五O年由大陸來港,大女兒才兩歲多,由於家貧,被迫轉送別人撫養。其後火燒石硤尾,搬到佐敦谷山上的復華村定居。一九五五年在瑪利諾神父手中領洗入教。鐘太由領洗第一天開始,心裏便浮現一個很少人知道的願望;她立志祈求仁慈的天主和聖母瑪利亞,叫她有朝一日,能夠和失散的女兒團聚。時間是考驗人對天主信心最有力的工具。由五五年直到七六年,這位已經生了四個孩子的母親,仍舊滿懷希望,從未對聖母的樂助失過半點信心。其實這些年頭,尋訪的結果,只知道養母的姓名和肯定他們一家人早已定居台灣。

教恩的日子終於來臨。一九七六年鍾太隨同堂區聖雲先會去台灣旅行,當然她另有目的,決不是遊山玩水那麼簡單。會長傑先生和各團友對這位太太的苦心十分佩服,亦答應用祈禱大力支持。在人海茫茫的台灣,沒有登過尋人啟示,單靠蔡先生的一位國大代表朋友,在例會中向列席會員一提,就竟然找到女兒的養父。原來他也是國大代表之一。重逢的塲面怎樣感人肺腑,聰明的讀者可以自己想像。去年聖誕節母女倆齊上台北聖堂謝恩,眼淚滴濕了聖母像前的跪櫈。熟悉內情的人都分享到他們團圓的喜樂,這位母親旳表樣也大大增強了不少人對天主的信心。我是神父,講道台上說過不少這方面的話,而對鍾太恆心祈禱,得蒙垂允的經歷,我更責任宣揚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