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無聊與無奈
世界上有許多問題要我們去關心,但人偏不理。生活裏有更多不必管的事情,我們却顯得興致勃勃。香港社會面對九七衝擊,原本有一大堆難題要求大家群策群力,可惜不少有能力之士已抱着事不關己,己不勞心的態度,反正我已買了最佳保險,手中持有外國護照,隨時可以再見香港。我並不反對別人移民,只是對那些不顧小市民死活,臨走前要盡賺一筆的人反感。看看股市風暴和地下鐵路無理加價,大家便心知肚明。又或者既然遲早起程,一於即時放假,「蛇王」到光榮退休那天。許多高級行政人員,包括教育界在內便是這樣無聲無色地破壞着香港的前途。我記起修院的前任管家陳玉貞女士,她退休前那天仍在努力工作,這榜樣值得表揚。
同樣,香港教會面對的挑戰亦不少。但時至今日,我們仍未上下一心,替教會整體發展着想。比方正視聖召短缺,強化教友牧職,認真推行已婚執事,決心辦好基層團體培育,全力投身轉化社會工作等。相反的,許多人仍然安於現況。曾經有位大本堂神父在我們一夥人面前盛讚自己的堂區如何有成就,暗示成立教友牧職和已婚執事未必有這需要。說穿了,又是山頭主義作怪,害怕第二勢力入侵。教友呢?不少人但求心靈平安,守好十誡四規,其他一切自有神父修女打理,用不着自己操心。關心社會只是時髦玩意,要不得。
要理不理固然叫人感到惋惜,但總好過那些好管閒事的人。誰說教會是個沒有利益衝突的團體,這情況往往比外邊團體更加現實。有位朋友登機移民前向我大吐苦水,說對堂區基督徒團體十分失望由於他是教書的,本堂神父又是學校校監,他與家人稍為對神父要好一些,便聽到不少閒言閒語,說什麼識做人呀,懂得「擦鞋」等。甚至謠傳到某個教書職位已經內定由他出任,其他人不必費神去爭了,多麼無聊的說話。還有些人過份關心神職人員的生活,只要見到某神父在公眾傷合與異性站在一起,便起來大做文章,努力打小報告。明是說關懷,暗裏動機真是天曉得。
我很欣賞美國社會對別人私生活的尊重,在那兒幹活有較大的心理自由。
面對上述無奈的負面人際關係,我不時想起耶穌和大肚笑佛的兩句名言:「父啊,寬恕他們吧!因為他們不知道自己做的是什麼。」;「開口便笑,笑古笑今凡事付諸一笑;大肚能容,容天容地於人何所不容。」